他将创新答卷写在精密线缆的研发室里,写在产业振兴的征程中,更写在了红都大地的振兴发展蓝图上。
在国家级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座传承军工品质的电线电缆产业园伟岸屹立,这里生产的近1000种规格的军用航空、船舶线缆产品,使用领域基本覆盖国内所有战机、发动机电源供应系统,航空、船舶电子系统等尖端领域。掌舵人黄宗汉,从普通工人成长为“苏区之光”科技领军人才,他用37年光阴诠释了“产业报国”的赤子情怀。
1988年,怀揣机械制造梦想的黄宗汉,被招录进于1966年始建的原机械电子工业部、航空航天部定点生产民用和军用品牌的瑞金电线厂,在轰鸣的机器旁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他以车间为课堂,3年啃下27本专业书籍,独创的“线缆绝缘层剥离法”使生产效率提升40%。1992年考入上海机电大学深造,返校后带领团队攻克航空屏蔽电缆技术难题,成果获原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奖。
1997年面临国企改制大潮,面对外商蓄意低价收购优秀军工企业的困局,他发起维护“金字”品牌的号召,向政府提出由“金字人”自行购买管理企业的请求,带领32名技术骨干开启二次创业,组建江西瑞金金字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作为连任四届市政协委员,黄宗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23件高质量提案。《关于建设线缆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议》推动建成省级技术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路径》被纳入市“十四五”规划,促成3家军工企业落户瑞金。
他牵头组建的线缆产业联盟,带动12家配套企业集聚,培育出3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其主导研发的航空发动机线缆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应用于国产大飞机等重点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同时,多次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其撰写的提案也多次评为“优秀提案”。
在金字电缆的荣誉墙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38块奖牌与216页创新台账交相辉映。他创新建立“校企双导师”培养模式,与哈工大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累计培养高级工程师47名。作为市企业联合会会长,他组织“红都工匠”评选,推动建立“技能人才积分落户”制度,吸引237名技术人才返乡。
在红都大地,“金字助学基金”已资助132名贫困学子,“金穗工程”为21个村铺设光伏电缆。2021年暴雨成灾,他带头捐款50万元并组织抢修队,72小时恢复11个乡镇供电。作为市工商联副主席,他创建的“非公经济人士之家”开展培训68期,帮助1200余名创业者圆梦。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黄宗汉将这句话刻在车间醒目位置。在他的严格管理下,企业连续18年保持“零质量投诉”,培养出86名“金牌技工”。2022年,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其主导制定的3项行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这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赣州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等38项荣誉的科技创新先锋,用37年光阴将一家濒临倒闭的老厂锻造成行业标杆,以“金字匠心”诠释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
网站主办:江西省政协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