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品楼品凤楼论坛,长沙雨花区海选场子推荐,长沙天心区品茶工作室

陈云的江西情

2025-07-21 09:52:47  当代江西  编辑:李尚宇  作者: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今年是陈云诞辰120周年。在陈云70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有两段不平凡的岁月是在江西这片红土地度过的。革命战争年代,他曾在中央苏区战斗、生活了一年零九个月。“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被下放到江西“蹲点”两年零七个月。四年多的工作生活,陈云与江西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江西人民也对他的坚定意志、求实作风、崇高品质有了深切体会和深深敬意。

  领导工运“获得相当成绩”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决定把中央机关迁往中央苏区。1月17日,时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的陈云,从上海乘船绕道香港至广东汕头,然后经福建上杭、长汀等地,几经周折于1月下旬安全到达瑞金。

  到中央苏区后,陈云就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局常委,并兼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党团书记,与中央执行局委员长刘少奇共同领导苏区和全国的工人运动。

  在多年的革命斗争中,陈云养成了从调查研究中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了做好中央苏区的工人运动,陈云下基层、进工厂、走作坊,进行深入调查。通过调查研究,陈云发现苏区各业在执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和经济斗争中存在“左”的错误,不但损害了工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阻碍了苏区经济发展。为此,他联合张闻天、刘少奇等人建议修改《劳动法》,促成《劳动法》的修改和重新颁布。从1933年4月开始,他还先后发表《关于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克服工会工作的落后》等系列文章。当时,苏区内动辄批判所谓右倾,而对实际上盛行的“左”倾讳莫如深。但陈云在这些文章中坦直地提出反“左”和纠“左”的问题,尖锐地列举了“左”倾政策的表现,深入分析了“左”倾错误产生的根源,切中时弊地提出了纠正“左”倾错误的措施。陈云的这些文章给人语惊四座之感,充分显示了一个年轻革命家追求真理的政治勇气。

  陈云十分重视苏区的经济工作。针对国民党对苏区封锁造成大多数厂店和作坊关闭的情况,他提出要粉碎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工会干部要学会做生意,银行可发放贷款支持纸业等生产并组织土特产出口,要积极组织失业工人的生产合作社等。这些思考初步显示了他在经济工作方面的才能。

  陈云积极推动苏区成立农业、店员手艺、苦力运输、纸业、国家企业五大产业工会,健全和完善中央苏区各级工会组织,使工会组织成为苏维埃政权中的重要柱石。

  陈云在1936年写的自传中对自己到中央苏区后的这段工作评价为“当时工会工作获得相当成绩”。

  抓军需工作“极有成绩”

  苏区的环境,相对于敌人统治严密的上海,要安定得多,也给陈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陈云来中央苏区前,曾长期在上海从事白区工作,有着丰富的白区工作经验。1933年8月,他兼任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这一时期,他倾注很大精力领导临近苏区的白区工作。每次白区工作的同志向他汇报工作,他总是耐心而又明确地加以指点,向他们传授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1934年6月,陈云撰写《建立白区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总结过去“左”倾错误的经验教训,为中央提出了白区工作的纲领性意见。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一切工作方法,必须随着每个地方的不同情形来决定”,反映了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品格。陈云的意见受到中央重视,这篇文章作为前言被编入中央有关白区工作的内部学习小册子。

  1934年1月中旬,陈云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并在随后召开的“二苏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

  这年春夏间,正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事十分激烈的时候,陈云受中革军委的委派领导军需生产。为了抓好这项工作,他深入实际,对设在瑞金的军事供给各个部门进行普遍检查,又到离瑞金较远的岗面兵工厂和塞上兵工杂械厂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调查。在塞上兵工杂械厂,陈云发现厂长作风极不民主,经常体罚职工,工人们对其意见很大。他同有关部门研究后,当机立断撤掉了其职务。随后,在军委总供给部检查时,陈云发现没有建立产品的预决算的核算制度,工厂的管理没有厂长与领工的负责制,原料与工具没有人负责保管,兵器仓库无锁无门,而且官僚主义现象严重。对此,陈云认为这里的状况是“一刻不能忍耐”,于是撤掉了总供给部部长的职务,并在《红星报》发表社论,严厉批评这种对工作不负责任的错误。陈云的决心,极大震慑了军事供给的各部门,激发了工厂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对于这段工作,陈云后来自我评价“极有成绩,三月计划两月完成”。

  1934年10月18日晚,陈云以中央代表的身份,随负责殿后掩护的红五军团从兴国曲利出发,踏上了长征之路。

  江西“蹲点”的艰难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先后两次来到江西。一次是1953年年底到国营三二〇厂(洪都机械厂)视察;另一次是1961年8月上庐山出席中央工作会议。

  陈云再一次踏上江西的土地是时隔8年后。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仍是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以“蹲点”名义被疏散到江西。10月22日,陈云与王震乘火车一同抵达南昌。11月3日,在江西省革委会安排下,陈云在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的福州军区干部休养所居住,并到距住所约1公里的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

  陈云严格遵守工厂作息时间,坚持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厂。他积极参加工厂各车间的班组生产调度会和政治学习会、评比会等。其间,因事因病不能去工厂时,都事先请假。1970年4月23日,他给工厂办公室主任写了一张请假条,说:“今天下午三时食堂班组会,我因有事不能参加,请假。明日食堂班组会,我准时参加,请告食堂同志。”按照最初的时间安排,陈云每天上午在工厂调查,下午在家休息和看书。而实际上,他经常下午和晚上到厂里各车间看看,找基层干部、工人交谈,了解工厂生产和工人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工厂“蹲点”期间,陈云不顾政治上的压力和自身处境,讲得最多的是生产问题。有一次,他对车间的两位干部说,我在这里参加了70多次会议,怎么没听过你们讨论生产问题。你们这里是否不研究生产?他经常对干部、工人讲,工厂就是要搞生产,如果只谈革命,不搞生产,那我们吃什么?经济怎么发展?国家怎么发展?

  陈云不仅关心他“蹲点”工厂的情况,而且关心江西省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全省人民的民生。他多次争取外出机会,到向塘化肥厂、井冈山汽车制造厂、洪都机械厂等工厂,还到南昌市百货公司、菜市场、南昌市第十九中学以及南昌县的农村等地参观调查。此外,他还到新余县(今新余市)、萍乡市考察钢铁厂,参观革命遗址。每到一地,他都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在离京来赣时,陈云随行带了3箱书籍。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资本论》《毛泽东选集》等,并结合中国实际,思考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这些思考和调研成果,为他后来在经济建设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尽管身处逆境,但陈云的革命意志和乐观精神从来没有减退。1972年,全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一些过去被疏散到外地的老同志陆续回到北京。经党中央批准,4月22日下午,陈云结束在江西的“蹲点”生活,乘火车离开南昌,踏上了返京行程。

  回北京后,陈云依然惦念着与他朝夕相处的干休所和工厂的干部职工,一有机会就通信或在北京安排会见。1985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第一书记的陈云分别为江西工业大学(后与江西大学合并组建为南昌大学)和该校的食品工业学院题写了校名和院名。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

网站主办:江西省政协办公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达州市| 湘阴县| 开封县| 阳原县| 阿荣旗| 肇州县| 衡东县| 嘉定区| 通道| 宁阳县| 玉龙| 岢岚县| 双牌县| 墨竹工卡县| 石城县| 益阳市| 封丘县| 梓潼县| 阿合奇县| 正蓝旗| 通州区| 和田县| 确山县| 密山市| 忻城县| 新建县| 温泉县| 婺源县| 武山县| 镇远县| 东丽区| 高邑县| 兴城市| 北碚区| 徐州市| 宁城县| 乐东| 时尚| 兴和县|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