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低空经济正以“政策先行、基础扎实、多点突破”之势崛起。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摇篮,我省坐拥南昌航空工业城、景德镇航空小镇等产业载体,获批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2024年航空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1766亿元。从赣州全国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到南昌、景德镇、吉安等地“低空+文旅”“低空+农林”“低空+应急”场景创新,再到江西飞行学院、江西低空经济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落地,我省已形成“改革突破、产业筑基、场景拓新”的发展优势。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省低空经济仍存在短板:一是研发制造“有基础但缺龙头”,无人机整机研发、eVTOL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制造领域缺乏全国性头部企业;二是产业集聚“有布局但欠协同”,省内项目同质化突出,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基地进度滞后影响空间布局;三是场景应用“有亮点但不系统”,“低空+文旅”“低空+农林”等场景分散,未形成规模化市场;四是要素保障“有举措但待强化”,研发人才与产业工人“双缺口”突出。为此,建议:
锚定研发制造核心,构建“龙头引领、集群配套”产业体系。聚焦无人机整机、eVTOL、航空零部件等领域,实施“链主企业招引计划”,重点引进深圳大疆、亿航智能等头部企业,支持昌飞、洪都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飞控、动力系统等“卡脖子”技术。推动南昌航空工业城、景德镇航空小镇、吉安低空经济基地联动,明确南昌主攻研发设计、景德镇聚焦核心制造、吉安发展应急救援设备制造及通航配套,形成“分工明确、协同互补”格局;同时加快建设无人机适航审定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撑。
深化场景应用创新,打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示范标杆。以“全域场景”思维推行低空服务政府采购。政务领域整合农业、应急等部门需求,推广吉安“低空+农林植保”模式,将无人机巡检、灾害监测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清单。文旅领域串联井冈山、武功山、庐山等景区,打造“环鄱阳湖低空旅游航线”,支持吉安筹办特技定点跳伞世界杯、南昌举办无人机表演等IP活动,形成低空文旅精品线路。民生领域依托赣州无人机物流试点经验,推动“低空+农村物流”覆盖偏远山区;利用吉安直升机起降点网络,构建“空中15分钟应急救援圈”,让场景从“单点示范”走向“全域普及”。
强化要素保障协同,夯实“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发展根基。一方面,破解要素制约瓶颈。将各地低空经济基地纳入省重点项目清单,统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优先保障吉安基地用地;设立省级低空经济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盘活基础设施资产;加快江西飞行学院吉安校区建设,深化企业订单式培养,增设无人机维修、低空运营等专业,填补人才缺口。另一方面,健全安全协同机制。加快全省低空经济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推行“低空大脑”智能管控,破解“黑飞”难题;抢抓国家无人机“一码统管”机遇,支持吉安创建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开放科研试验资源,建设集能源补给、维修保养于一体的“无人机4S店”;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机制,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各有侧重、全域共进”新格局。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吉安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孙菁)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
网站主办:江西省政协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