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增长新引擎、开辟产业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强国建设的关键力量。我省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坐拥国家级适航审定中心、南昌航空大学、江西飞行学院等优质资源,发展基础扎实、潜力巨大。但与此同时,我省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耐心资本难聚,早期研发投入滞后;定制化金融产品难寻,企业政策性担保覆盖率低;产融协同难深,各地低空经济相关平台缺少高效的共享和撮合机制等问题。为此,建议:
构建“全周期”资本生态,破解“耐心资本”短缺难题。由省级有关部门牵头,会同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社会资本设立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引导基金,覆盖从种子期、初创期到产业化的全周期投资,坚持基金的市场化运营。采取“母子基金+直投”运作。在南昌、景德镇、赣州、吉安等低空经济重点产业集聚区,设立产业引导子基金,重点支持eVTOL整机制造、航空级动力电池、核心航电系统等关键环节,推动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探索“基金+产业园+应用场景”的全链条体系。采用“基金LP分层”模式。根据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等各方的不同利益诉求,将基金分为“优先层”“夹层”“劣后层”,充分调动各类资金的积极性,发挥杠杆放大作用,同时优选省内优秀GP进行管理,保障基金的专业化运营。建立灵活规范的基金运行机制。延长基金存续期至10年以上,对早期项目实行更高的容错免责考核,真正让资本“沉下心”支持硬科技,培育“投早、投小”的耐心资本生态。
创新“场景化”金融产品,破解“高风险融资”难题。针对低空经济企业“轻资产、重研发、现金流差”的特点,由省级有关部门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与省内头部担保机构、银行联动,由银行开发“低空经济专项贷款”、知识产权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等创新融资工具,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在低空经济领域贷款、担保等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补偿,对企业进行担保费率、贷款利率补贴,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与成本,增强企业资金获得能力。针对低空经济企业“适航认证难、事故风险高”的痛点,由有关部门统筹省内外保险机构,研发“适航试飞险”“航材保障险”“飞行责任险”等定制化保险产品,并参照农业保险运作模式,试点政府补贴部分首年保费机制。同时,统筹“财园信贷通”“科贷通”和融资担保等工具,支持低空经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搭建“一体化”协同平台,破解“信息孤岛”难题。建设集“研发、测试、适航、融资、保险、空域调度”于一体的飞行器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设置成果转化、融资撮合、保险交易、空域协调等功能,将平台数据与金融平台对接,实现飞行测试、适航评估数据与金融机构风险模型的实时联通,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同时,升级“赣金普惠”平台,新增低空经济专区,整合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的空域数据、省适航审定中心的认证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构建“数据画像—风险评估—融资撮合”闭环,实现金融机构“按需取数、按数授信”。
(省政协委员,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一江)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
网站主办:江西省政协办公厅